什么样的人适合写作?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特质

我们常说,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,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样事情你能做得特别好。
只不过每个人拥有的天赋不同,有的人有画画天赋,有的人有数学天赋,有的人有写作天赋等等。
每一种天赋都是有特征可寻的,下面来看看拥有写作天赋的人,有哪些特质吧。
在进入正文之前,必须要说明的是,如果你没有以下提到的特质,并不一定表示你就不能写作,写作是项爱好,人人都可以写,只不过你可能不能拿它端饭碗而已。
好了,废话不多说,直接进入正文内容。
一、共情能力
写作的核心是与人沟通,而能够跟人沟通的前提是得有共情能力。
原因很简单,共情能力是打通彼此心灵的桥梁。
适合写作的人往往有比较敏感的神经,他们能捕捉到人际交往中微妙的情绪波动,察觉到被常人忽略的一些情感细节。
这种特质并非是软弱的表现,恰恰是一种强大的感知工具,他们往往能通过对方的一些微妙的变化,体验到对方的喜怒哀乐。
托尔斯泰在创作《安娜・卡列尼娜》时,正是基于对现实中女性悲剧的深刻共情,在他目睹安娜・兹科娃因情感背叛而卧轨自杀的惨剧后,没有简单地将之视为一则社会新闻,而是深入体会到了那位女性在绝望时刻的心理状态。
正是这样的一种共情能力,让他笔下的安娜既不是单纯的道德谴责对象,也不是完美的爱情烈士,而是一个在封建礼教与真挚情感之间挣扎的复杂灵魂,于是人物就活了,读者能在安娜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与软弱,而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,正是因为托尔斯泰将自己的共情能力转化为了文字的穿透力。
对于内向而敏感的人来说,可能他们不太善于在现实中跟人滔滔不绝的表达,这时候写作便成为了他们表达或宣泄内心世界的出口。
二、想象能力
优秀的故事往往始于一个不可能的想法,这一点跟科学家极为相似,很多的发明往往源于一个疯狂的人们不太敢相信的想象。
这种能力在外人眼里或许是疯狂的,但事实上它是一种可贵的能力。
适合写作的人,总能让那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,他们的大脑时常会崩出一些奇怪的想法,一些光怪陆离的念头,其实这些都是灵感的一部分。
特别是在科幻与奇幻文学领域,更需要这种脑洞大开的能力。
刘慈欣在《三体》中提出的 "黑暗森林法则",看似天马行空,实际上是建立在严谨的宇宙社会学逻辑之上的,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呢?是通过在现实世界中获取灵感,然后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想象出来的。
想象能力不是瞎想,它真正的价值是,能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创造力。
这种特质背后是活跃的联想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,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是对现实充满了好奇和质疑的。
写作爱好者常常会对日常现象产生追问: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会怎样?如果动物能开口说话会发生什么?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,往往是伟大故事的起点。
他们懂得保持思维的开放性,不轻易否定任何看似荒诞的想法,因为他们知道,写作的魔力就在于让不可能变成原来如此。
三、幽默能力
好的故事既要有深度,也要有温度,而幽默感正是调节作品节奏的最佳调味剂。
适合写作的人往往在文字中带着梗,能在严肃叙事中恰到好处地插入一些幽默元素,让读者在紧张或沉重的情节中获得喘息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幽默能力不是指现实中会讲笑话的,或是能哄女生开心的幽默,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可以有很多种,除了纯幽默外,还有黑色幽默,讽刺性的幽默等等。
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,将留学文凭比作遮羞布,就是属于比较有梗的这种幽默,带着精妙的隐喻,又会让人会心一笑。
高级的幽默从不生硬突兀,更不会像小丑一样为了幽默而幽默,而是与故事的整体叙事融为一体的。他们的幽默不是为了博人眼球,而是为了让故事更贴近生活,让人物更立体鲜活。
这种能力本质上是对语言节奏的精准把控,也是对读者心理的深刻理解。
四、独特观点
这种能力在写作中非常重要,没有自己观点的人写作是很可怕的。
真正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,往往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独特思考,这是写作的一条铁律。
适合写作的人不会满足于复述别人现成的观点,也不会跟着别人的思想走,他们会走出一种自己的路,形成自己的思想。他们可以从日常现象中提炼出全新的见解,为读者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。
鲁迅的创作生涯始终贯穿着这种独特的思想,他在《摩罗诗力说》中,提出 "诗人者,撄人心者也" 的观点,颠覆了传统诗教温柔敦厚的主张,强调文学应激发人内心的力量。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杂文里,更渗透到《野草》等文学作品中,形成了既尖锐又深邃的精神特质。
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鲁迅,但优秀的写作者都拥有这种特质,他们既有独立思考的勇气,又有深入研究的耐心,他们不会盲从,更愿意花费时间去钻研问题本质;他们不害怕表达有争议性观点,但会用事实和逻辑支撑自己的观点。
在写作中,这些思考会转化为作品的养分,而正是这种思考得来的养分,让作品充满了力量,也使作品有了思想和光芒,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获得精神启迪。
五、换位思考
用大白话讲,就是能跳出自我,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
我们都知道,故事的魅力最终是要通过人物来实现的,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,来源于什么呢?
它正是来源于换位思考的能力。
适合写作的人一般能随时放下自我,进入不同的人的内心世界,想他们所想,拥有这种能力时,作品中的人物才能活过来,能让人物说符合身份的话,做符合逻辑的事。
这种能力可能也不算是什么天赋,要么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,要么是善良和通达,任何事情都能从对方为出发点去思考,并理解对方的举止和表达。
当习惯通过理解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世上所有人的时候,便拥了写出各式各样人物的能力。
写作爱好者一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,并且在写作时,他们会问自己:如果我是这个人,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想?怎么做?通过这样不断的提问,让虚构的人物拥有了真实的灵魂。
最后我想说,写作的门槛或许很低,但写出好作品的门槛并不低。
它取决于作者的文字语言,也取决作者的性格和为人,它是多种因素构成的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
沙雕艺术家
内向人狂喜!终于找到写作理由了。不过想象能力这块,我连黑暗森林法则都编不出来,每天就琢磨冰箱里剩啥菜能写两行
风车小屋
托尔斯泰那段说得太对了,但幽默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?感觉现在网文段子手太多反而毁剧情
藤蔓院
看完恍然大悟!原来我总想写点啥是因为共情太强了,上周还为路边小猫哭了一鼻子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