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的像流水账、没画面感?试试电影拉片手法

在写作的时候,如何打造引人入胜的作品,是众多写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。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新颖的写作方式,就是通过电影拉片的方式来写小说。
电影作为一种融合了视觉、听觉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,与小说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有着诸多共通之处,那么借助电影拉片,汲取电影中的精华,就能将其转化为小说创作的武器。
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这种方法。
一、为何借助电影拉片写小说
(一)丰富感官体验,弥补写作短板
很多人在写小说时,常常苦恼于文字缺乏画面感和感染力,这并非是才华的差距,关键在于感官经验的不足。
电影则像是一座感官的宝库,它将视觉、声音、色彩等元素调动到极致,通过拉片,我们可以把电影中的精彩画面拆解、转化为文字,从而让笔下的世界变得鲜活生动。
例如,在电影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中,那一抹红色的小女孩身影,在黑白的战争背景下格外醒目,她的出现为整个压抑的画面增添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张力,如果能将这样的画面转化为文字,就能让小说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震撼。
(二)学习叙事节奏,构建小说骨架
优秀的电影,它们的叙事节奏非常丝滑,有起有伏,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。
从开场的铺垫,到情节的逐步推进,再到高潮的爆发和结尾的收束,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,那样的电影肯定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。
以经典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为例,影片开头从老年露丝回忆的平静节奏,逐渐过渡到泰坦尼克号起航时的热闹与欢快,再到船撞上冰山后的紧张与绝望,最后回到老年露丝安详的讲述……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,让观众沉浸其中,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。
小说创作同样需要这样的节奏把控,通过电影拉片,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巧妙地设置悬念、铺陈情节,让小说张弛有度,吸引读者一页页地读下去。
二、电影拉片的实操方法
(一)定格画面,积累描写素材
看电影时,准备好遥控器或熟悉键盘快捷键,以便随时暂停。当遇到有冲击力的画面时,按下暂停键,然后,仔细观察画面,尝试从颜色、质感、情绪三个方面用三句话进行描述,并记录下来。
比如在电影《英雄》中,张曼玉和章子怡在竹林中打斗的场景,按下暂停后,我们可以在色彩上,对翠绿的竹叶与两人鲜艳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记录下来;在质感方面,可以将竹叶的轻盈灵动与人物服饰的飘逸质感记下来;情绪上,将那种紧张激烈扑面而来的的打斗氛围写出来……
每天积累这样的暂停画面,一个月就能拥有几百个描写练习,这比单纯背诵辞藻更能有效地提升文字描写能力,写出来的文字也会更加具有画面感。
(二)模仿导演风格,汲取视觉隐喻
不同的导演有着独特的视觉风格和隐喻手法,例如,王家卫的电影,雨滴常常带着欲望的气息,玻璃上的雨珠在慢镜头里蔓延,宛如银蛇悄无声息地爬行;宫崎骏的风,则常常是充满了温度的,像孩子们伸出的手,在空气中轻轻拍打……
我们可以挑选几位风格鲜明的导演,选一部他们的代表作,每天拉片十分钟。在拉片过程中,专注于画面,模仿他们的视觉隐喻,通过这样的模仿学习,为自己的小说写作注入独特的风格元素。这对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(三)从视觉到文字,实现有效转化
看电影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描述电影画面,而是要学会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文字。
转化的诀窍在于分两步走,先描景,再加情绪。
比如画面呈现的是风起云涌,那么我们第一步先客观地描述:风卷云走,树木在风中摇曳的样子;第二步加入主观的情绪感受:风越来越急,像是在发怒,吹得树木震颤摇晃……
将这两步融合,就能形成一段有生命力、有画面感的文字描写。
每次拉片时,都按照这种方式,先写一段纯客观的物体描写,再写一段带有情绪的主观感受,最后将两段融合成一句生动的描写。
经过大量的练习,就能让自己的文字摆脱平淡,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。
(四)慢动作拆解,提升细节敏感度
电影中的慢镜头如同放大镜,能够将瞬间拉长,展现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。
在小说创作中,细节是让读者身临其境、相信故事真实性的关键。那么在写细节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学习电影的慢镜处理方法。
写作者可以选取一个慢镜头,按帧暂停,记录下每一秒能看到的细节,如面部表情、风吹叶走、人物沉重的呼吸等,然后将这些细节合并成一段流畅的文字。
这种训练能够极大大的提升对细节的把控能力,使长篇小说的张力和节奏感拉满。
从拉片到小说,目的是要将小说场景化呈现,让文字的画面跃然纸上。
小说中的场景不应是流水账式的叙述,理应像电影画面一样,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。
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,在小说创作中,可以同样可以借鉴电影的叙事结构,来优化小说的布局。
此外,电影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也是丰富多样,导演往往通过人物的外貌、动作、语言、表情以及与其他人物的互动等多个方面,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。
在小说创作中,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手法来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。
例如,电影《教父》中,马龙・白兰度饰演的教父,通过他沉稳的举止、低沉的嗓音以及标志性的手势,将教父的威严、智慧和果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写小说时,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,去对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和行为刻画,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。
同时,还可以参考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构建,如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冲突、合作等关系,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,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。
个人觉得,电影拉片可以为小说创作提供一条独特而有效的途径,通过对电影的拆解、学习和模仿,我们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小说写作的能力,让小说更具画面感、节奏感和感染力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

手工皮具匠
已经在备忘录存了十几部要拉片的电影了,希望一个月后写作能有进步
星团守望
看到辛德勒名单那个例子瞬间get到了!红色小女孩那个画面确实经典
The Glazier
建议可以多举些国产片的例子,好莱坞电影有些文化差异不太好模仿
WanderingTwilight
王家卫的雨,宫崎骏的风...这些比喻太绝了!原来导演风格还能这样借鉴
宅到发霉
想问下作者,新手适合从哪些电影开始练习呢?感觉商业片和文艺片差别好大
海浪拍岸
看完立马试了下,暂停《霸王别姬》写了几段描写,效果意外的好😊
灰熊强
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,第一次听说可以把拉片技巧用在写作上,涨知识了!
跳跃的火苗
这个方法太实用了!之前写东西总是干巴巴的,现在终于知道怎么增加画面感了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