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业界 > 正文

网文圈正在被AI反噬,编辑感觉看什么都像AI写的,作者陷入自证困境

业界 2个月前 (03-01) 浏览 38

没有读下去的欲望——这是当下的一些网文编辑对AI生成的网文的评价。

“当你使用AI生成的内容替代你的正文时,便已承认AI的能力大于你的写作能力。”一位编辑在帖子里如是提到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编辑开始围剿AI文,许多网文编辑发帖公开表示,一旦被查出疑似AI,轻则拒稿,重则拉黑,永不合作。

然而,当编辑极度厌烦AI文的同时,问题也随之出现了,有些小说的的确确是原创的,只不过可能是新手,写得不怎么样,却也被判定是AI写的,有一位作者将自己三年前写的网文扔进系统里检测时,惊人的结果出现了,显示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高达77%!

怎么证明自己的作品不是AI写的呢?

一般情况下真的无法证明。

更可怕的是,这种趋势正在泛滥,当下无论是网文还是自媒体平台,底下的评论随处可见:这是AI写的。

可见,利用AI辅助的属性正在发生变化,甚至开始反噬了。

一边是网文编辑们警惕着稿件是否为AI生成,一边是网文作者们陷入自证困境,原以为AI会给我们带来便利,然而谁也没有想到,带来的是居然是给编辑增加的工作量,是作者的清白难以洗清。

很可笑,很荒唐,也很魔幻是不是?

然而,现实就是现实,既然逃不掉,那就想办法应对吧。以下是写作营给大家的忠告和建议:

首先是要努力摆脱AI味,而要摆脱AI味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是不用AI,原因是:AI生成的文本呈现套路化,动作描写、心理刻画苍白,情感线薄弱等特征。

此前,很多人都说,AI来了网文作者要失业了,或者说是作家要失业了,我其实一直在暗中偷笑,AI永远不会有人情味,因为人情味是人唯一具有的特征,是任何人工智能包括人以外的任何物种都替代不了的,所以作家这个职业永远不会失业,也不可能失业。

我们可以将AI当成是一种工具,但千万不能让AI替代我们,真到那一步时,你已经不是你了,更何况文字?

在把AI当作工具时,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:

一、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的真实感,增加个性化习惯动作(如人物特定的小动作)、地域性方言,或者是人物由于以前受过的伤造成了怎样的心理伤害或阴影等。


二、在​情感的处理上,要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情绪(如用暴雨天气映射角色内心挣扎),避免单纯堆砌华丽辞藻。换句话说,只要你在情感上面做到位了,没有人会怀疑你的作品是AI写的,这一点AI很难做到。


​三、在叙事节奏上要制造反套路转折(如看似反派角色突现人性光辉),突破AI常见的线性叙事框架。

如果是自媒体文章,可以附上实地采风的照片,手写笔记扫描件等原始素材,要是有人说你是AI写的,可以扔过去随时打脸。

四、在描写人物的时候,除了表达正常的情感外,可以添加嗅觉(雨后青草味)、触觉(毛衣静电的刺痛)等AI难以精准模拟的感知细节。

五、最好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的风格,这一点新手可能很难做到,所以,我们平时要多写多练,尽快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。

六、AI是好,但要把握度,要对人机协作的边界切实把控,比如,你可以利用AI给你写大纲,提供灵感,但是,切记正文一定要自己写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也有可能是未来写作的方向,我姑且说说,你可以不认同,仅供大家参考:

当前网文编辑对AI文的围剿,或者各类文章下读者“这是AI写的”的质问,本质是对创作价值的重新定义——因为当文字产能不再是稀缺资源时,作者的核心竞争力终将回归到对生命的体验、社会的观察和感悟,对生命、制度的终极思考,以及对情感(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,还有故乡情结、兄弟朋友、亲戚,大自然等等)的联结。

小说是写人的,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,那么,我们的作品除了情节之外,必然会有以上提到的这些作为人的重要因素。

我们只要尽量往以上所说的方向去靠,真金不怕火炼,也就没必要去害怕会不会被编辑或网友认为是AI写的了。
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文章,文中个别句子摘录自“红星新文化”,转载请注明出处

- 我是有底线的,感谢阅读 -
           
 二维码  
写作营公众号
- 0人点赞 -

发表点评 (0条)

not found

暂无评论,你要说点什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