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经验 > 正文

写作成功的大神不一定有天赋,但他们有一样共同的特质

经验 5天前 浏览 23

对新人来讲,写作可能是一项挑战,但他们更怀揣着无限的憧憬与热情,渴望凭借自身的天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
这里我说一个现实中的现象,能坚持一个月的占90%以上,能坚持半年的占85%以上,能坚持一年的占65%以上,能坚持两到三年的占50%左右,能坚持五年的占20%左右……

这是一个时间越久人数越多的下滑的坡度。

有没有点像马拉松?

我诚恳地告诉大家,坚持,并非一种天赋,而是写作的基本条件,没有这个条件,即便天赋异禀,也难以在写作之路上走得长远。

刚踏入写作行业的人,满心以为只要凭借对写作的热爱,加上拼命努力,就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。

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子的。

比如我们写第一本书的时候,前三个月每天能咬牙坚持写一万字,但换来的稿费可能是零。

这时候很多人可能还会坚持,因为热情还在。

于是他们继续坚持。

白天在繁忙的工作中奔波,晚上则熬夜写作,直至凌晨两点,第二天早上六点又挣扎着起床去赶地铁上班……

半年后,终于看到了点希望,有了两千元稿费。

这时候,很多人依然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现在是两千,一年后可能就是两万了,以后会越来越好。

但是一年后,身体出现了状况,长期上班、写作,上班、写作,大脑始终处在紧张之中,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,胃病来袭,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,脸色苍白,神情萎靡,更让人崩溃的是,第二本书被平台毙掉了,收入瞬间归零。

一年后,很多人会深刻意识到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一个人能否在写作这条路上撑下去,并非取决于他内心有多么渴望写作,而是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下去。

这看似残酷的真相,恰恰正是写作的基本前提。

这时候有两条路摆在面前,一条是辞掉工作,全职写作,另一条是放弃写作,接受现在的工作。

人生就这样站在了十字路口,很多人放弃了,只把写作当作一个纯粹的业余爱好,有时间就写一点,没时间就不写,再一年后,生活的重担,压得他们连这个纯粹的业余爱好也丢掉了,当年的所谓的梦想,只是当年一个年少无知的决定,人还是得活在现实当中。

当然,也有人选择继续坚持,或者全职写作。

为了保证作品的更新量,生活变得极为节俭,每天只能吃最便宜的快餐。由于写作的收入不稳定,最穷的时候,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比保安还低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有人凭借超强的毅力,每天写出两万字,仅仅四个月就完成了一本书;有人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坚持连载,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在思考故事情节;还有人为了保住全勤奖,不敢请假,不敢出门,生生变成了一个码字机器。

坚持到两至三年的这个时间点时,又有很多人选择了退出,这时候更加残酷的真相渐渐显露出来,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,往往不是那些最拼命的人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,为什么呢?

那些能够在写作领域存活下来的人,并非一定比别人更有才华,也不一定比别人更加努力,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,是因为具备了坚持下去的条件。

那么什么是坚持的条件呢?

有的有家人的全力支持,不用担心生活的压力,有的身体素质好,即便连续熬夜几年,也依然能够扛得住高强度的创作,还有的适应能力强,能够比别人更快地适应写作带来的各种挑战。

而那些拼到极限的人,往往在第二年、第三年就渐渐从写作领域上消失了,这并非他们不够热爱,也并非他们不够拼,而是他们缺乏继续坚持下去的条件。

在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作者里面,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家人不支持,于是生活就成了问题,只能先找份工作,并告诉自己等生活稳定下来之后,再考虑写作的事情。

只是时间是把杀猪刀,它会磨平很多人的棱角,这一放下,有可能就永远放下了,写作的这根笔,并非你想要在什么时候再拾起来写,就能写的。

有些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:我是不是不够坚定,不够努力?

不是的!每一个人都需要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再谈其它,只有在能够活下去的时候,才有资格去追求理想。

这么说可能会很冷酷,但这就是现实。

热爱是写作的起点,天赋能为写作增添助力,但真正能够支撑一个人坚持到最后的,永远是那些先为自己创造了稳定生存条件的人。

在写作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、时间,如果没有坚实的生存基础作为支撑,即便天赋再高,也会在现实的重重压力下逐渐消磨殆尽。

所以,所有热爱写作的人们,先努力活下去,在确保自己生活无忧的前提下,再尽情地去追逐写作的理想。

这并非是对现实的妥协,而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务实的智慧,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写作这条道路上,走得更稳定更远的实用的技巧。
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- 我是有底线的,感谢阅读 -
           
 二维码  
写作营公众号
- 0人点赞 -

发表点评 (0条)

not found

暂无评论,你要说点什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