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话题 > 新人如何避开写作误区?

新人如何避开写作误区?

1天前 浏览 2

看到后台那些投稿被拒的留言,我总忍不住想起自己刚开始写作时的窘迫经历。那时候总觉得文笔不够华丽、情节不够跌宕,结果越写越别扭,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了。其实新手最容易陷入的误区,就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标准,反而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声音。就像昨天有位读者私信说,她写了两万字的都市言情,编辑回复“缺乏新意”,她沮丧得想放弃。但当我问她最初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时,她才想起是因为被地铁站偶遇的一对老人牵手散步的画面打动——你看,最动人的素材其实早就藏在生活里了。

别让完美主义扼杀创作冲动

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:去年我们写作营的统计数据显示,73%的未完成稿件都卡在第三章。为什么?因为作者总在反复修改开头!有位学员甚至把第一章重写了二十遍,直到失去创作热情。这种执着表面看是认真,实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。记得莫言在演讲中说过,他写《红高粱》时要是纠结每个标点符号,可能永远写不出高粱地里的野性生命力。写作就像种树,得先让树苗长起来,再考虑修枝剪叶不是吗?

警惕“素材囤积症”

我认识个作者,书架上摆着《小说写作技巧大全》《经典对话1000例》等三十多本写作指南,文档里存着200G的素材包,但三年过去只写出三篇短篇。这种准备过度的状态,某种程度上是在逃避真正的创作。就像厨师收集了全世界最珍贵的食材,却迟迟不敢开火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《我的职业是小说家》里提到,他写作前从不做冗长准备,而是像潜水员直接跳进意识的海洋。有时候,留些即兴发挥的空间,反而能撞见意想不到的灵感火花。

给初学者的实用建议

如果你总在写作时感到挣扎,不妨试试“十分钟自由写作法”:设定计时器,十分钟内不停笔不删改,就像运动员的热身训练。我们写作营的学员用这个方法后,写作流畅度平均提升40%!另外,建立自己的“灵感触发库”也很重要——收藏让你心动的电影台词、街头偶遇的对话片段、甚至梦境里的荒诞场景。这些碎片会在某个深夜写作时,突然拼接成令人惊喜的图案。毕竟写作不是考试,没有标准答案,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啊。

最后想说,写作路上最可怕的不是被退稿,而是被自己预设的条条框框困住。下次打开文档前,试着把“我要写出惊世之作”换成“我要讲个有趣的故事”,或许会发现,创作本来就是件快乐的事。

- 我是有底线的,感谢阅读 -
           
 二维码  
写作营公众号
- 0人点赞 -

发表点评 (1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