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塑造为何至关重要?
说到人物塑造,我就想起王笠耘老先生在《小说创作十戒》里那句直击灵魂的话:“小说百读不厌的奥秘,便是作者塑造了有个性的让人们喜欢的人物。”这句话简直说到点子上了!你想想,那些真正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,是不是总有个把人物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?比如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,她那多愁善感的性子,动不动就梨花带雨的模样,是不是比什么金陵十二钗的排场更让人惦记?
好的人物是故事的灵魂
我见过太多新手作者把力气使错了地方,光顾着编造离奇情节,结果人物都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。这就像请客吃饭,你把餐桌摆得花团锦簇,结果端上来的菜却索然无味。记得有部小说写农村改革,情节倒是跌宕起伏,可主角从头到尾都在喊口号,活像个移动的标语牌。这样的作品,读者翻完就忘,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。
其实啊,塑造人物有个特别简单的检验方法:闭上眼睛想想,你能不能用三句话把这个人的特点说清楚?要是说不清楚,那这个人物八成还没立起来。就像画漫画,廖廖几笔就要抓住神韵,写小说也是这个理。
让人物活起来的秘诀
为什么孔乙己那句“多乎哉?不多也”能成为经典?不就是因为它把人物的迂腐和可怜都写活了吗!好的对话就该这样,既符合人物身份,又能凸显性格。要是让贾宝玉说出鲁智深的话,那可就闹大笑话了。
我特别认同书中说的,反派人物也不能脸谱化。现在有些作品里的坏人,一出场就满脸写着“我是坏蛋”,这多没意思啊!真实的坏人往往都披着伪装,就像《潜伏》里的李涯,表面上是个尽职的科长,背地里干尽坏事,这样的角色才够味。
说到环境描写,很多人容易犯一个错误——把环境和人物割裂开来。记得有部小说写西北农场,大段大段地描写沙漠风光,可这些跟那个整天打算盘的主角有啥关系?完全是两张皮嘛!真正高明的手法,应该像《老人与海》那样,让大海成为老人性格的延伸。
说到底,塑造人物最忌讳的就是贪多求全。想把主角写成完人,结果反而成了圣人;想把反派写成恶棍,结果反而成了小丑。这就像做菜,盐放多了反而齁得慌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小说看完就忘?恐怕就是因为缺少那种能走进读者心里的人物。塑造一个好人物,比编十个精彩情节都管用,你说是不是?
GritAndGlory
林黛玉要是换成爽文女主,红楼梦就毁了 😂
阴风哭丧
人物立住了,故事才不会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