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话题 > 如何设计不冗余的故事桥段?

如何设计不冗余的故事桥段?

2天前 浏览 2

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冗长拖沓的故事桥段,我都忍不住想快进——这大概就是功能性缺失最直接的后果吧?亡灵序曲用器官功能来比喻故事段落真是太精妙了,但我更想补充的是:那些看似"无用"的闲笔,有时反而会成为故事的灵魂。

功能性的本质是取舍的艺术

记得有次和编辑讨论,他说现在读者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500字,这意味着一个3000字的章节如果出现500字的冗余,就会流失近20%的读者注意力。这个数据让我震惊,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个段落存在的必要性。

但功能性不等于完全舍弃细节。比如《流浪地球》里刘培强在空间站看着地球的镜头,看似与主线无关,却完美地承载了"情感共鸣"这个功能。关键是要清楚每个细节在为什么服务。

那些教科书级的反例

去年追过一部网剧,前两集节奏明快,结果第三集突然插入长达15分钟的主角回忆童年——完全打断了叙事节奏。后来看数据,这一集的弃剧率直接飙升了40%!这种为了凑时长而存在的桥段,就是典型的功能性缺失。

相比之下,《三体》里每个科学概念的引入都严丝合缝地服务于情节推进。当汪淼看到宇宙闪烁时,那段看似枯燥的物理学解释其实在完成"世界观构建"和"悬念铺垫"双重功能。

我的实用检查清单

现在每次写完一个桥段,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个场景是否推动情节?是否塑造人物?是否深化主题?如果三个答案都是"否",那就得狠心删掉——哪怕它文笔再好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有时候那些看似"多余"的闲笔反而最见功力。就像《百年孤独》开头那个冰块,看似随意,实则承载了整部小说的魔幻基调。功能性不是要我们写得分毫不差,而是要我们写得恰如其分。

说到底,设计不冗余的桥段就像烹饪,既不能缺盐少油,也不能调味过重。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,才是我们永远要追求的技艺。

- 我是有底线的,感谢阅读 -
           
 二维码  
写作营公众号
- 0人点赞 -

发表点评 (2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