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题材网文如何保持爽感?
说到现实题材网文的爽感,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。不少人总觉得,离开了穿越、修仙或者系统流这些“金手指”,现实题材还能怎么让读者爽起来呢?但你看骁骑校的《长乐里》,明明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细节,读者却照样追得津津有味——这说明什么?现实题材的“爽感”可能根本不是靠开挂,而是靠一种更高级的共鸣。
我最近翻了一些热门现实题材作品,发现一个规律:它们的爽点往往藏在“真实感”里。比如《下一站,彭城广场》里地铁员工的日常,读者看到主角和自己有着相似的职场烦恼,但主角总能找到破局的方法,这种“普通人也能逆袭”的设定,反而比玄幻小说里的飞天遁地更戳人。毕竟,谁不想在996的夹缝中看到一点希望呢?
现实题材的爽感升级:从“爽文”到“爽现实”
其实网络作家晨飒说得挺对——现实题材的爽点正在升级。早些年网文追求的是“打脸爽”“逆袭爽”,现在读者更吃“共情爽”。比如《丰碑》里年轻人挖掘红色历史的过程,读者跟着主角一起揭开尘封的故事,那种“原来历史离我这么近”的震撼,可比单纯看主角升级打怪带劲多了。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:某平台2024年的现实题材top10作品中,有7部主打“情感共鸣”标签,订阅量反而比同期的奇幻题材高出20%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实题材要做出爽感确实比幻想类难多了。读者就活在这个时代,你写职场冲突,读者可能正在经历类似处境;你写家庭矛盾,搞不好人家昨天刚和父母吵过架。这时候要是细节失真,分分钟就被读者贴上“悬浮”标签。但反过来看,这也是现实题材的魅力——一旦写到位了,那种“这说的不就是我吗”的代入感,简直是天然的爽点放大器。
我觉得现实题材网文未来可能会分化出两条路:一条是像《家里家外》那样,把日常生活写出戏剧张力;另一条是探索现实与幻想的结合点,比如最近冒头的“轻现实”题材,保留现实背景但加入微量超现实元素。不过无论哪种,核心都得像何常在说的,要有“慢下来的匠心”。毕竟现实题材的爽感不是靠套路堆出来的,而是靠对生活的细腻观察——这点,AI还真替代不了。

蜜桃小团团
现实题材写得好,读者会自发安利,比如《大医凌然》的书粉,当年就是自来水军。
忧伤的雨
其实我觉得,现实题材和幻想题材最大的区别是,前者需要作者真的懂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