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嗨是一种病,这是一份自嗨式写作的诊断书,请查收!

自嗨是一种病,其危害就像开车时忽然睡着了,开始盲开,陷入非理智的创作状态。
那么要如何判是否断得了自嗨这种病呢?
以下为自我诊断的几种方式,科普出来,供大家参考,有病早治,无病多锻炼。
闭门造车
具体表现:这类创作者坚信自己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,认为老子的这个点子写出来以后,势必一鸣惊人,一飞冲天。
他们根本不屑于借鉴别人的经验,以及那些爆文的套路,觉得那些经验和套路在他面前不值一提,花费时间看别人的作品,嘿嘿,还不如节省时间多码字。
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对外界的反馈和建议充耳不闻,甚至到别人给他们提意见时,还会一一怼回去。
弊端:由于缺乏对市场和读者喜好的了解,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可能与市场需求脱节。而且,由于长期闭门造车,会导致创作者的视野受限,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。
文青病
具体表现:过于追求文章的铺垫和和循序渐进,无论什么题材、情节,都要花费大量的笔墨精雕细琢,无论什么样的作品,都要赋予其情怀。
在他们眼中,好文就是应该慢慢铺垫的,慢火细炖才能炖出好汤,不精雕细琢,怎能会有细腻的描写,和深沉的情感表现呢?
结果可想而知,铺垫过长,必定会使情节推进缓慢。
弊端:这种写作方式,放以前可能行得通,注意,我说的是可能。但是在当下,时代变了,读者更倾向于阅读情节紧凑、能够快速抓住他们眼球的作品。
文青式的写作风格,由于过度注重情怀,展现细腻的心理或细节,导致作品节奏拖沓,无法满足读者对故事性的需求。换句话说,他们一定会被时代抛弃。
碎碎念
具体表现:生怕读者看不懂,习惯性花费大量篇幅去解释主角为什么这么做,明明是一个简单的行为,却要用更多的文字去阐述背后的原因。
在他们看来,只有将每一个细节和动机都向读者解释清楚,读者才能真正理解作品。
弊端:除了自己以外,把别人都成当傻子,谁知自己才是最傻的那一个。
故事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,是留白,碎碎念式的写作,会将所有的留白都展现无遗,让读者失去了探索和思考的乐趣。同时,过多的解释也会让文章显得冗长,让人产生疲劳,使原本充满吸引力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奇。
亲妈式
具体表现:主角像是自己的亲儿女,无论他们长什么样,一定是天才,一定是完美的,没有任何缺点。
反派则是愚蠢至极的,当然也必须死,而且死得毫无价值。
于是,“亲儿女”们一路开挂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轻松化解,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,反正主角就是这么牛逼。
弊端:这种极端的人物塑造方式,违背了人和现实的基本逻辑,现实世界不再那么现实,跟儿童看的动画片一样,人物呢也单薄扁平,缺乏立体感和可信度。
而且,由于反派实在过于简单和愚蠢,无法给故事带来足够的冲突和挑战,使得故事失去了张力,也无法感受到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力量,作品只能停留在表面,无法触及读者的内心。
主线失踪
具体表现:这个就很好理解了,故事支线众多,设置了大量的支线情节和人物关系,却忽略了主线剧情的推进,不光会使自己迷失了方向,也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迷失方向,不知道作者要讲什么,故事的核心是什么。
弊端: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困惑和迷茫,无法形成连贯的阅读体验,从而对故理失去信心和耐心。
颅内高潮
具体表现:像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,在写作中常常会陷进去,沉浸在强烈的情绪当中,写到难受时会哭,高兴时也会笑,要是不小心让人偷偷发现,江湖上一定会认为此人疯了。
当然,颅内高潮并不是坏事,至少可以让自己彻很多东西融入,但是,很容易迷失自己。
在写作时,作者是上帝本身是没有错的,因为人物关系和要发生的事情都是作者安排的,但是,作为上帝,作为造物主,脑子和情绪必须得保持清醒和稳定,不然你的世界会乱。
弊端:这种写作方式容易导致情节失控,为了营造精心铺垫的高潮,在高潮来临时,开始过度渲染。
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,现在武侠剧里的慢动作,明明一拳过去,半秒就够,生生用了五秒,也有夸张的十秒以上,一拳出去,面部表情、发丝飘动的方向、脚步的转移、地上飞沙草叶扬起等细节,统统不放过,全部表现出来。
过度的高潮渲染偶尔用一下是没有问题的,但如果常常用,动不动就用,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,当真正的高潮情节到来时,节秦反而慢了下来,反而会让人失去应有的兴奋和激动。
资料填充
具体表现: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,在作品中大量出现专业、冷僻的知识点,认为这样可以惊到读者。他们认为,只要展示出足够多的高深知识,就能让读者对作品刮目相看。
说实话,本人也经历过这种时期[捂脸],恨不得就是时时出来炫一下专业知识,有时候明明不需要用到的,比如里面有人物受伤了,或是中毒了,需要用药,去山上采药就行了,但为了炫知识,在采药过程中把各类草药的形状、药性、药理都写出来,缺一样会怎样,多一样又会怎样……
这样的文字,对情节有帮助吗?说实话,一点也没有。这跟前面的颅内高潮一样的,过度的炫技,偶尔炫一下是没有问题的,但如果常常炫,动不动就炫,会让人觉得烦。
弊端:过多的炫资料,会让作品变得晦涩难懂,而且,这种炫资料的行为往往与故事的核心情节脱节,成为一种生硬的知识灌输,会破坏故事的流畅性和可读性。
孤芳自赏
具体表现:孤芳自赏就是字面意思,觉得自己很美,切换到写作里来时,就是觉得自己的文字很美,超凡脱俗的美,哎呀,越看越喜欢。
他们会刻意去追求非常文艺的艺术氛围,比如写车祸,他们不直接写车祸现场,写 “他化作一只雨燕,融入了青铜时代的暮色里”。
他们认为,这样的表达独特而有韵味,而且这些文字,每一个字都是不可替代的。
弊端:这种隐晦、文艺的表达,或许会有一部分人喜欢吧,但大多数人受不了,且会使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,无法与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。
虐人物
具体表现:坚信虐是一种美,认为一直虐,一直伤感,才能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,于是不断给主角设置各种磨难,坚持让主角在痛苦中挣扎。
弊端:适当地虐人物,是有必要的,但凡事过度了,就不好了,会让读者感到压抑,同时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。而且,长期的虐人物可能会导致故事走向单一,缺乏变化。
流水账
具体表现:不用任何技巧,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,不经任何筛选和加工。他们认为这样的日常记录是有亲和力的,他们还会告诉你,你看三毛的作品,写的多细啊,怎么吃饭、怎么睡觉多写清楚了,多感人!
弊端:流水账式的写作无法吸引读者,而且,无法突出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点,使得作品缺乏深度和感染力。
强行植入观点
具体表现:不顾故事情境和人物性格,强行让人物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话,让人物成为自己的传声筒。
而且他们还认为,这是在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价值观或人生观,是有必要的,完全没有去想,人家本来是在好好地阅读的,猛不丁被人教训了一下。
弊端:这种强行植入观点的行为,读者会接受吗?肯定不会,而且会破坏故事的真实性和逻辑性,让读者觉得人物的行为和言论不自然,从而引起读者的反感。
正常的价值观传递,一般是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流露的,不需要特别点明或说出来。
以上就是各种自嗨症的具体表现,大家可以拿着这份说明书,自我诊断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需要说明的是,无论哪种自嗨表现,都会对作品的质量产生影响,写作者应该时刻保持自我清醒,避免陷入自嗨,以客观、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仅必究。

暂无评论,你要说点什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