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款小说一般都有这13个核心要点

一、人物个性的精准刻画
人物是小说的核心,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,人物设定精彩了,小说才会精彩。
塑造人物一般需要备具以下七大核心要素:
独特的表情:每个人的表情、神态都是不一样的,千人千面,所以人物要有其独有的表情和神态。
2、习惯动作:每个人都有一些小习惯或是强迫症等等之类的。
3、常用对白:每个人都会有常用语或习惯用语,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和用语是相同的。
4、思想观念: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想法,人是复杂的动物,所以,每个人物要有其自己的思想和观念。
5、意念欲望:出身不同,教育不同,生长的环境不同,欲望也会不同。
6、弱点缺陷:再强的人也有弱点,再弱的人也有闪光点。
7、好恶习性: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隐私地,你喜欢的他人不一定喜欢,而你厌恶的或许正是别人喜欢的,好恶各有各的不同。
这些要素需在创作中系统运用,我们可以通过写人物小传,梳理这些设定,对人物的关键个性特征进行反复强化描写,就像素描一样,精心雕琢,那么这个人物就会越来越立体。
二、配角的合理运用
虽然我们说,每个人是平等的,但事实上有些人就天生会被人关注,而有些人则注定了会默默无闻,我们写小说,不大可能去写默默无闻的人,带有光环的才是主角。
但是,我们也需要将默默无闻的配角,当成一个重点去写,因为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于衬托主角,如果配角的智商都不在线,绝对衬托不出主角的高智商,这是相对的。
下面来说说几种配角,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去合理运用。
正面配角:包括提供指导的导师型、牵动情感的爱慕型、并肩同行的伙伴型;
不确定配角:涵盖神秘莫测的神秘型、促进成长的竞争型、活跃气氛的丑角型;
负面配角:以阻碍主角的陷害型为主。
角色之间的互动需要维持平衡,即通过正负力量的交替博弈,推动情节,并制造情节的高潮,避免某一方力量过强导致剧情失衡,也就是俗话说的挖的坑太大填不上。
三、桥段设计的三大技巧
对比法:通过设置与主角设定形成强烈反差的桥段,建立读者对人物认知的参照,从而凸显主角特质。
没有反差横向对比,一般情况下,人物很难突出,例如用败家子的颓废对比主角在困境中的希望感。
堆砌法:借助多层铺垫抬高期待值,间接提升主角定位,拉高读者对主角的期待感。
比如通过传说中的剑客与主角对决的失败,主角与流浪汉的有师承关系,暗示少年主角具有的超凡实力。
陷阱法:先将主角推入困境,营造危机感,再通过反转,实现颠覆,比如用大智若愚的主角最终逆转局势,突显其真实能力。
四、伏笔的埋设与呼应
伏笔需紧扣主题,避免无关设定分散焦点,这个话题,在写作营以前的文章中讲到过,这里不再重复讲。
在埋设伏笔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控制数量,避免过多伏笔造成混乱;
缩短埋设与呼应的间隔,防止读者遗忘;
可采用片段式连续埋设,最终组合揭晓;
确保伏笔在高潮节点爆发,成为剧情转折点,这一点很重要;
收尾时需完整呼应所有伏笔,避免虎头蛇尾。
五、剧情节奏的把控
运用过山车原理设计剧情起伏,高低落差越大,冲击力就会越强。
但也要张驰有度,不能太急,也不能太慢。
六、悬念设置的技巧
避免剧情平铺直叙,通过 “吊胃口” 保持读者兴趣:
延迟核心答案揭晓,逐步释放碎片化信息引导猜测;
把握揭晓时机,如同钓鱼一样,过早或过晚起杆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;
七、主题的坚守与架构
创作需以主题为核心,所有创意均需服务于主题:
无关灵感的,需要果断舍弃;
卡文时可回归初始设定,或从读者视角寻找突破口;
多线架构需遵循 “前后呼应、主次分明、懂得割爱” 原则,避免分支剧情取代主线。
八、高潮的精心营造
新人应先掌握显性高潮创作:
集中节奏、伏笔、人物等所有技巧于高潮点爆发;
确保高潮紧扣主线,避免无关炫技;
追求创新表达,突破套路化;
慎用连续高潮,防止读者疲劳。
九、人性的深度挖掘
作品的核心吸引力在于人性表达:
人物必须具备独特的性格与真实的情感,引发读者共鸣;
通过剧情设计调动读者情绪,实现情感代入;
人设与人性表达应在写作之前预先规划,超越单纯的技巧呈现。
十、题材的创新突破
从经典题材中寻找新意:
分析成功作品的核心骨架与精彩要素;
结合自身特色与时代背景对经典进行重新解构,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;
避免题材撞车嫌疑,通过个性化表达形成差异化。
十一、创意的格局构建
创意分为三个层级:
点型创意:点缀性细节,如比较有特色对白或动作;
关键型创意:体现在剧情的转折点上,属于是比较新颖的点,或者是短篇核心。但如果是长篇,一般需用到多个关键性的创意;
架构型创意:支撑长篇故事的核心骨架,决定故事整体质量。
十二、创意的生成方法
市场分析法:融合流行素材创造新题材,如奇幻 + 武侠、都市 + 奇幻;
趋势发想法:立足未来趋势,展开想象,比如当下AI流行,可以针对AI展开想象并创作;
逆向思维法:打破常规逻辑寻找突破口,一般跟常见的套路是相悖的,反方向的,或者是反套路的。有时也可能是某一观点,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,你提出一个反向思维,并运用到创作中去;
欲望满足法:通过幻想弥补现实遗憾,满足读者情感需求。这一类现在可以说是大行其道,也是最普遍的创作手法。
十三、创作心态的持续精进
保持 “永远不足” 的进取心态:
不要自我满足,要正视读者反馈,避免被好评冲昏头脑;
持续学习创新,要时时注意输入,跟上读者成长与市场变化;
反复检视作品,追求更高完成度,拒绝自满停滞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

暂无评论,你要说点什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