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经验 > 正文

普通人为什么总是写不好?不是天赋问题,而是缺少了这三样东西

经验 1天前 浏览 12
AI智能摘要
你以为写作差是天赋不够?错!真正卡住你的不是技巧,而是缺失这三样核心要素:深度阅读决定表达上限——没读破万卷,下笔怎有神?批判性思维赋予作品灵魂——避免扁平化,直击现象本质;生活感知提炼动人细节——平凡日常中挖掘真章。本文颠覆“努力=焦虑”的误区,直指普通人写作瓶颈的根源,提供可落地的提升路径。15秒掌握核心,从此告别干巴巴文字,写出有深度、有温度、直击人心的作品。速读全文,解锁你的写作潜能!
— 此摘要由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,仅供参考。

写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(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作),它的困难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而是多种能力缺失的集中体现。

许多新人在写作时面临的下笔难问题,我们一般会认为是技巧不足,于是,新人们就不停地去学习写作技巧,阅读各类写作技巧的文章,但是,一圈学下来后,发现还是写不出理想的优秀的作品。

这时候很多人又会将之归结为天赋,说你可能没有写作这个天赋,天生不是端这碗饭的人。

真是这样吗?

不是的,以上的那些观点,其实都是外行的想法,写作固然需要天赋,但没有基础,有天赋也枉然。

我们不能将写不出来或写不出好的小说,完全看成是技巧的不足,实际上它是信息的输入、思想的加工等综合因素造成的。

一般情况下,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,大多数人是以下三样东西造成的:

一、阅读决定表达上限

写作的本质是信息输出,而输出的质量高度,则完全依赖于输入信息的丰富性。

大家看明白了吗?

用大白话说就是,你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,是不可能写书的。

让一个没多少知识,或者基本不大读书的人去写书,这已经不是识知或写作水平的问题了,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。

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,这不是鸡汤,这是写作的基础。

其次,写作者除了需要读书之外,还要注意读有营养的书。

但现实中恰恰相反,很多网文作者是读了很多网文后起了冲动,开始动笔的。在动笔的时候,本身没有多少文学和文化储备,能写好吗?

肯定不能。

所以我们要警惕的是阅读质量的问题。

此外,碎片化的阅读严格来说不算是阅读,一位文化从业人员是需要系统化阅读的。

深度阅读,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深度阅读,是优质写作所必需的核心素养。这是必然的,你没有读过好的,怎能写出好的?

当阅读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,写作自然也只能徘徊在表面陈述的水平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。

那么写不出来,或者写不出好的作品,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?

二、思维决定作品的高度

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来讲,写作的本质不是表面上的那样,把故事讲好,写作的价值是在传播思维的价值,在于展现作者思考的深度与广度。

许多新人的作品空洞无物,非常肤浅,为什么?

本质是作者缺少批判性思维能力,就导致作品中的分析,或对某些现象的认知,停留在现象的表层,无法触及问题本质,导致的结果是,使作品的整体思想呈扁平化。

缺乏这些能力的写作者,往往满足于接受表面信息,而不会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,背后有哪些深层因素,不同群体有怎样的差异化诉求等问题。

打个比方,比如我们在作品中涉及到教育问题时,仅停留在 "学生压力山大" 的表象描述,不会去探究升学制度、评价体系、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,那么作品自然就会显得浅薄无力。

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有没有看懂?作品的好看与不好看,事实上不是单纯的体现在情节是否曲折上面的,而是需要作者去深入挖掘现象,从而引发阅读者的思考,这样的情节才会精彩。反之,如果情节不会引发思考,再曲折也是扁平的。

同样,人物的塑造也是如此,当人物的想法、行为能够引发阅读者思考,那么这个人物一定可以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深刻的印象,反之,人物形象就会模糊。

格非在谈及写作经验时曾说,当经验不显示意义时,就等同于无用。

思维扁平化的写作者恰恰缺乏的是,赋予经验意义的能力。他们既不会运用因果分析追溯问题根源,也不会通过对比论证展现问题的复杂性,更不会构建严密的论证链条支撑观点。这会导致作品要么观点偏激,缺乏依据,要么罗列现象没有洞见,最终沦为没有灵魂的文字堆砌。

真正有深度的写作,需要通过持续的追问和严谨的推理,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。

这么说可能太学术化,简单地说就是,作者没有思考能力,作品是精彩不起来的。

三、对生活没有感知

写作源于生活,很多人都会紧接着说下一句,但高于生活。

有人真正去想过是什么意思吗?

写作源于生活,但高于生活的意思是,只有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的人,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。

很多的作品幼稚,本质就是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悟,有些作者甚至不会去想生活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,连对生活都是冷漠的,没有同情、同理心,作品如果不幼稚那才是奇怪的。

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是,有生活的经验和足够的阅历,但缺乏处理经验的能力。

什么意思呢?

有些人可能不是缺乏生活经历,而是没有培养起观察、感受和提炼生活意义的能力,作者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去捕捉生活的质感。

这部分作者会分成两种极端,一种是会忽视日常生活经验的价值,认为必须是惊天动地的事件才是值得去写的;另一种是淹没在琐碎的细节中,无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赋予其意义,把日常性的细节写成流水账,提炼不出亮点。作品的平庸自然由此产生。

我们要记住,有效的写作体验并非一定要追求新奇、刺激和紧张,更重要的是培养对平凡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和意义的提炼能力。

理由也很简单,无论是情节的编造还是人物的塑造,真正有力量的情节和人物,都是靠细节堆砌出来的。

怎样的细节堆砌出来呢?就是对生活、生命、人生的感悟,对日常的提炼,将生命、生活、人生中感悟到的东西融入到作品的细节中去,这时候作品的力量就产生了,有了感动读者的能力,也会有令读者思考的力量。
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
- 我是有底线的,感谢阅读 -
           
 二维码  
写作营公众号
- 0人点赞 -

发表点评 (26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