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节太平淡、写不出节奏?试试这三招!

为什么有的故事读起来像白开水?
为什么有些作者的小说看上去像笔流水账?
是哪里出了问题?
偏偏别人写的故事却能让人手不释卷?
其实情节抓人的关键在于,的足够的张力。
很多时候,我们的情节之所以平淡,不是因为缺少了创意,也不是说你想的故事不够精彩,而是没有让事件对人物产生冲击,当事件跟人物没有形成冲击时,故事也就没了张力。
那么怎样才能让故事产生张力呢?
首先是要对人物产生足够的威胁。
这种威胁可以是来自于生命,也可以来自于财产,还有可以来自己家人、挚友、情人等等,总之,我们平时最在意的事物,一旦有可能失去,威胁自然也就形成了。
一旦威胁形成,故事的紧迫感它就出现了,从而会让情节出现张力 。
我们来举个例子,《鹿鼎记》中康熙与鳌拜对抗,以当时的情况而论,康熙的赢面其实不大,甚至可能因为失败而使康熙陷入巨大的危机,甚至有可能对他的皇位、权力受到威胁,一旦这种威胁形成,故事就有了节奏,会让读者感到紧张,书中每次冲突升级,都会让读者为康熙的性命捏一把汗,故事就有了张力。
这类情节设计的秘诀在于什么呢?在于要让人物陷入威胁,甚至绝境,而且要在人物反抗时不断地出现障碍,即便在绝境中,难度还会升级,你说有没有戏剧性?故事会不会紧张?
答案是肯定的。换句话说,遇到一个可以挖坑的机会时,就要使劲挖,越深越好,你挖的越深,读者越兴奋,同时,他们会期待这么大的坑,会如何去填,就是期待人物要如何去解决危机。
《鹿鼎记》的填坑方案是让韦小宝的机智去解围,设计很巧妙,在填坑的同量,总能给读者带去恰到好处的情绪释放。
其次是要把小事扩大为事件。
众所周知,如果是小事,我们是没必要去写的,要写进小说的事件,必然是曲折的有吸引力的事情。
这是摆脱流水账的一个重要指标,即便你开篇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但随着情节的推动,也需要将这件小事一点一点复杂起来,随着事态越来越严重,将这件事跟人物的命运挂钩,那么张力自然就产生了。
这种方法其实不只是很多小说在用,国内外的影视剧同样也在用,往往从一件小事引入,最后牵出件大阴谋或大事件。
这说明什么,说明这是一招屡试不爽的,摆脱情节平庸的有效手段。
最后是让即将得到的再失去。
举个例子,主角为了拯救被诅咒的村庄,传说这个诅咒只有一种圣物可破——元石,当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元石,准备解除诅咒时,由于错误操作,元石在触碰诅咒结界的瞬间碎裂。
这是得到了又失去,也是事件升级的标志,此时,读者不禁会问,唯一能破诅咒的元石没了,下一步怎么办?
同时,这种手法也是一种对事件的颠覆,此时,人物的悲痛和绝望,也会让读者为生共鸣,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。
这个时候,作者需要做的是,进行下一情节的铺垫,并为下一个高潮的来临做好准备。
因为所有人都知道,故事不会因为主角的失败而告终,后面一定会有转机,当这种期待感出现的时候,作者就可以为下一事件进行铺垫了。
比如在主角陷入绝望,村民们也濒临放弃之时,碎裂的元石碎片出现了奇异的转变,它们没有消散,化为乌有,而是突然融入了主角的体内,赋予他能直接消除诅咒的特殊力量。
在这个过程中,还可以通过环境细节的放大,使得情感的冲击更加强烈,比如描写村民们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刚燃起的希望之光瞬间熄灭,而当主角周身泛起光芒时,他们再次看到了希望,眼里有了光……类似于这样的描写,能让整个绝望到重生的转折更具视觉张力 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设计颠覆、反转时,目标设计的关键点,必需要遵循与核心事件关联,说简单一点就是,新出现的金手指必须与原始目标紧密相关,不然会让情节变得不可信。
就像在寻宝故事中,主角最终找到的宝藏最好能同时解决他最初的困境,这种圆满的阅读感,是能给读者提供极大的阅读满足的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
灵息舞
说得太对了!我之前写小说就是太平淡,看完这篇真的茅塞顿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