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丰富小说中的情绪体验
一般我们写情绪最基础的写法就是触发器+情绪。
比如主角怕蛇,他看到一条蛇,产生害怕的情绪。
再比如主角被同事诬陷,他感到愤怒和委屈。
具体的东西如蛇,以及具体的事件如被同事诬陷,就是情绪触发器,主角害怕、愤怒、委屈就是情绪。
我们可以在基础之上,来丰富情绪体验。
好啦,废话不多说,我们马上开始。
首先,我们可以利用间接触发器,来延长情绪体验。
什么意思呢?主角看到一条蛇,他害怕,这是直接的触发器。
隔壁老王跟主角说,东山上有巨蛇。主角没看到,但他联想到过往看到蛇的经历,身上立马起了鸡皮疙瘩,心里产生害怕。联系过往经历、经验就是间接触发器。
间接触发器,可以把情绪前置,拉长情绪持续的时间。
比如,主角需要蛇胆入药给亲人治病,他害怕,但他得硬着头皮去东山。
那害怕的情绪,就会从主角知道蛇开始,一直持续到见到蛇,最后捕到蛇。
很多情绪都可以这样做,比如主角要和对象约会,主角见到对象就开心,那从约好开始,到正式约会这段时间,主角的期待、愉悦都会持续。
情绪会持续、会积累,继而影响人物的行动和判断,发酵成巨大的情绪。
比如,主角要蛇胆用药,他去东山捕蛇。第一次没成功,他感到沮丧。第二次又没成功,沮丧增加。第三次他又去了,这时候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。
当主角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成功捕到蛇,这些负面情绪就会立马转变为巨大的爽。
这个过程像吹气球,一口气是一股情绪,好多情绪持续积累,最后因为关键事件砰地一下炸开、释放。
我们可以利用日常事情堆积,最后让情绪爆发。
比如年代文,主角有个偏心眼的爹妈,你写了ABCDE个具体的偏心事件,让主角积累愤怒值,愤怒值满了之后,主角爆发,和爹妈决裂。
我们可以让事件递进升级,最后爆发。
比如年代文,主角偏心的爹妈一开始只是不给他吃鸡蛋,后来让他多干活,再后来演变成要让他把自己赚来的工作机会让给弟弟。
鸡蛋、多干活、工作机会,这些是层层递进的,愤怒委屈的情绪也是在层层递进。
我们还可以让正向、负向情绪交织。
比如主角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成就,这是件开心的事儿。但他的父亲出车祸,送去了医院,他又着急又害怕。
两种情绪杂糅在一起,形成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体验。
我们再利用情节发展,来拉扯情绪。
比如伙伴给主角打电话祝贺他,他得强打起精神接受祝福。这时,快乐的情绪注入进来,让主角感到又疲惫又酸涩。
比如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让他签字,害怕恐慌的情绪彻底站上风,巨大的悲伤袭来,快乐的情绪暂时被压制搁浅。
再比如手术结束,父亲活了过来。主角彻底放下心,情绪逐渐平稳,被压制的快乐情绪重新回来,让主角生出一切都很好的情绪。
除了以上的小方法,我们还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,捕捉微小的情绪波动。
比如:
主角看到心上人,眼睛一亮。
他跑过去,发现心上人正在看另外一个男人,心里咯噔一下。
走上前,心上人介绍那人是她男朋友,主角难受。
又比如:
主角太饿了,他难受。
看到馒头,产生渴望。
卖家赶他走,他瞬间窘迫又愤怒。
两个例子中,眼睛一亮、心里咯噔、难受等情绪,都是瞬间产生的微小波动,这些用在日常、相对和缓的情节里,可以有效丰富情绪体验。
毕竟我们不可能天天大喜大悲,用这些微小的情绪波动搭配上面的几个小方法,就可以让故事里的情绪更丰富了。
本文来源:瓜子写作

暂无评论,你要说点什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