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不能蛮干硬来,需要学会扬长避短

投了三十篇稿子全沉了,难道我真不是写东西的料?
小编的后台常收到这样的求助。是新人不会写东西吗?
可能并不完全是,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新人,他们只是没有冒出头而已,文笔和创意都是相当不错的。
那么他们被退稿错在哪里了呢?
可能是错在撞了南墙还在硬刚到底。
跟文笔较劲、跟爆款攀比、跟短板死磕,到头来耗尽了热情,却依然一无所获。这时候我们需要懂得扬长避短,才能在起步阶段少走弯路。
第一步:做减法
怎么减呢?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:
对什么话题最感兴趣?
哪种内容写起来最为顺手?
读过你文章的人,曾经因为什么夸过你?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我们不必追求全能,聚焦一个领域深耕,然后将它做深做透,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你在这个领域一定可以做出些成绩来。
第二步:避开短板
避开自己最不擅长的地方,比如,写不出华丽、优秀的句子,那就写最普通的日记式的文字,只要情节内容可以的话,一样能出彩。
不擅长虚构情节,是不是可以写真实的故事呢?把真实的事件艺术化,或许也能凭借真情实感去打动人。
类型题材方面也是这样,不擅长写推理,那就别在情节中安排推理的环节,总之只写你擅长的部分,把自己的特长尽量展示出来。
很多写作最容易踩的坑是,把想写当成能写,这是两个概念。
看了仙侠剧看得热血沸腾,就开始跟风写仙侠,读了悬疑小说就立马写密室杀人,结果仙侠还没写明白,写悬疑时圆不上,最后只能烂尾。
真正的入门不是挑战高难度,而是找对舒适区,这点很重要,写什么最让你觉得舒服,其实这就是你最该深耕的小说赛道,把一个熟悉的领域写透,远比在陌生题材里挣扎更容易出效果。
第三步:放大亮点
我只会写家长里短,这也算小说优势吗?
常有人这样问,觉得自己的长处太普通,其实把自己的优势放大,也是件本事。
汪曾祺擅长写家乡的小吃,多小的事情啊,然而一篇《端午的鸭蛋》把咸鸭蛋的油光写得让人口水直流,成了散文小说的经典。
有人发现自己擅长写职场摸鱼细节,就写了篇《茶水间纪事》,通过同事在茶水间偷偷吐槽老板、分享零食的对话,把职场人际关系写得活灵活现,反而成了平台爆款。
小说的魅力从来都不是题材有多宏大,而是细节有多真实。
第四步:把想法落地
如果有了思路,别空想,空有思路是不够的,得行动,不管写的好不好,都得行动起来。
建议可以从短篇入手,试试水,聚焦一个场景、一个冲突,短篇更容易发挥优势,也能快速积累完成感。
其次是给自己的优势搭框架,比如,你擅长写对话,那就先列对话大纲,办法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,人家写传统的大纲,如果你有足够的信,列对话大纲又何妨?
把人物要说的关键的话写出来,再用具体的场景描写去填充,这样情节就会慢慢丰富起来。
如果你擅长写细节,同理,就先列出细节清单。比如写老书店,先列出泛黄的书页味,老板磨咖啡的声响,窗台的旧日历……列出细节后,可以试着再把这些细节串成故事。
最后是要有针对性的去投稿,众所周知,平台是有偏好的,擅长写校园故事就投青春文学号,喜欢写市井生活就投乡土文学平台。或者顺着平台调性写,过稿率能提高一半。
记住,写小说从不是比谁的题材更厉害,而是比谁能把自己的优势写得更动人。
我们不必把自己逼成是全能的,不会写就绕着走,擅长的就往深里挖。
本文为写作营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
残雪凝辉
看完豁然开朗,原来不是自己写得差,是没找对方向
笑点制造机
作者举的茶水间例子太真实了,我们办公室天天上演🤣
跑步狂热者
作者说得对,找到舒适区很重要,我就是写日常琐事反而获过奖
风信子的歌
想问下短篇投稿一般多少字比较合适?
光焰之心
短板确实不用急着补,先把优势发挥出来最重要
碧霄君
避开短板这个方法太实用了,准备试试从日记体开始练手 🤔
圣盾勇者
看完收获很大,准备从自己最熟悉的日常题材开始练手
错位齿轮
深有同感!我就是总跟短板死磕,看完觉得该调整思路了